“联想与思考”作文训练36招儿,写作不再难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0:52 点击次数:145
“联想与思考”作文训练36招儿
作者:Ashida
一、为啥要学联想与思考
写作文最怕啥?脑子空空如也,握着笔瞪着稿纸干着急,半天憋不出一句话。要么就是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,像根没泡开的面条,嚼着没味儿。这时候啊,联想和思考就像两把钥匙,能帮咱们打开思路的大门,让平平无奇的事儿变得有滋有味。
啥是联想?就是看到A想到B。比如看见家门口的老槐树,想起小时候在树下跳皮筋的事儿;看到天上的云,觉得像棉花糖,又想到去年和同桌分着吃棉花糖的情景。思考呢,就是琢磨背后的道理,为啥会这样?这样好不好?要是换个角度看会怎样?
学会这俩本事,写作文就像逛菜市场,原本只有一棵白菜,愣是能搭配出满汉全席。
你可能会想:“这么多招儿,记不住啊!”别急,先从最容易的开始,比如每天试试“形状联想”,看到啥都问问自己“像什么”。等熟了,再慢慢加别的招儿。
其实写作就像走路,一开始磕磕绊绊,走多了就顺了。关键是得用心看、用心想、用心写。看到一片树叶,别只说“树叶掉了”,想想它掉的时候像不像蝴蝶飞,它落在哪块土地上,明年会不会变成养分长出新叶子。愿以后写作文,不再抓耳挠腮,而是提起笔就像打开了水龙头,灵感咕嘟咕嘟往外冒。
二、36种联想与思考的招儿
(一)从“像不像”开始:相似联想(5种)
1.形状相似
举例:晨雾漫进院子时,晾衣绳上的袜子变成了白蘑菇。最边上那只粉袜子耷拉着,像朵被雨打蔫的喇叭花。我踮着脚去收袜子,突然觉得自己像个采蘑菇的小姑娘,正把云朵织成的蘑菇放进竹篮里。
仿写建议:观察家里的日用品,比如牙刷、保温杯、遥控器,想想它们像什么。比如牙刷毛像小松树,保温杯盖像戴帽子的小人儿。写一段话,用上2-3个形状联想。
注意事项:别光盯着大形状,小细节更有意思。比如杯子上的花纹像波浪,钥匙孔像小嘴巴。
2.颜色相似
举例:小区里的石榴熟了,红得像奶奶腌的糖蒜,剥开果皮,一粒粒果肉又像红玛瑙泡在蜂蜜里。路过的小孩仰着头喊:“妈妈,那是树上的糖葫芦吧!”风一吹,石榴晃了晃,真像串在阳光里的红山楂。
仿写建议:看看窗外的景色,用颜色联想写三句话。比如“秋天的银杏叶黄得像煎蛋”“乌云黑得像撒了把锅底灰”“路灯下的雪像撒了层白糖”。
注意事项:颜色可以和味道、感觉连起来,比如“橘子黄得发酸”“蓝色像泡在凉水里的薄荷糖”。
3.声音相似
举例:楼上的奶奶总在傍晚剁饺子馅,“咚咚咚”的声音像有人在敲小鼓。有天我趴在桌上写作业,听着这节奏,突然觉得像在给楼下的自行车铃铛伴奏——“叮铃咚,叮铃咚”,好像有人在演无声的音乐剧。
仿写建议:记录一天里听到的声音,想想像什么。比如洗衣机转动像“闷头喝水的大恐龙”,雨声像“有人在屋顶撒豆子”,老师敲黑板擦像“拍松了的棉花枕头”。
注意事项:声音联想可以带点动作感,比如“摩托车轰鸣像肚子饿的老虎在吼”。
4.味道相似
举例:校门口的烤红薯摊飘来香味,像把去年冬天的阳光揉碎了烤着吃。记得有回下雪天,我捧着个烤红薯,暖手的热气里裹着甜丝丝的味道,像咬了口融化的红糖雪人,连睫毛上的雪花都跟着甜起来了。
仿写建议:写写你最喜欢的食物味道,用相似联想。比如“妈妈煮的粥香像泡软的小米枕头”“草莓酱甜得像咬了口春天的云彩”“中药味苦得像含着块晒干的黄连根”。
注意事项:味道可以和记忆绑在一起,比如“闻到葱花炒蛋就想起奶奶的厨房”。
5.感觉相似
举例:跑完800米后,喉咙里像塞了团晒干的海绵,每呼吸一次都能听见海绵摩擦的沙沙声。腿肚子又酸又胀,好像被灌了铅的棉花糖,明明软趴趴的,却沉得抬不起来。坐在台阶上看云,觉得自己也像朵被风吹散了形的云,飘在发烫的空气里。
仿写建议:写一种身体感觉,比如热、累、痒,用相似联想。比如“热得像被装进了微波炉”“痒得像有只蚂蚁在爬毛线团”“累得胳膊像挂了两袋湿水泥”。
注意事项:感觉可以“通感”,比如“辣得眼睛冒火星”“冰得牙齿发蓝”。
(二)从“反过来想”:对比联想(4种)
6.大小对比
举例:爷爷的搪瓷缸子比我的拳头大两圈,他喝茶时,嘴凑到缸口像叼着个小水桶。有次我偷偷用缸子喝水,觉得自己像个举着大水缸的巨人,而平时用的小杯子,突然变成了玩具屋里的迷你茶杯。
仿写建议:找两个大小差别大的东西,写写对比联想。比如“爸爸的皮鞋像小船,我的童鞋像小贝壳”“大树下的蘑菇像小伞,伞下的蚂蚁像小芝麻”。
注意事项:可以夸张点,比如“教室的吊扇转起来像架小飞机,我坐在下面像等着被吹上天的蒲公英”。
7.新旧对比
举例:老家的木衣柜掉了漆,柜门缝里卡着奶奶年轻时的照片。照片里的她穿着花布衫,辫子油亮亮的,像刚从春天的麦田里走出来。再看现在的奶奶,头发白得像柜角的蜘蛛网,皱纹里藏着好多我没听过的故事。
仿写建议:写写家里的老物件和新东西,比如旧书包和新书包,旧相册和手机相册。用对比联想突出变化,比如“旧书包的拉链像掉了牙的嘴,新书包的拉链像咬得紧紧的牙齿”。
注意事项:对比时带点情感,比如“旧玩具熊的毛磨秃了,像个没了头发的老爷爷,但抱着还是很暖和”。
8.冷热对比
举例:冬天从外面进屋,眼镜片上蒙了层白雾,像突然闯进了云里。伸手摸暖气片,烫得像摸到了刚出锅的包子,再摸摸窗户玻璃,凉得像含了块冰碴子。一冷一热在手里打架,好像有两个小人在玩跷跷板。
仿写建议:写一组冷热对比的场景,比如“夏天吃冰棍,舌头刚碰到就像被冰针扎了一下,可手里的冰棍水顺着指缝流下来,又像在玩热烘烘的滑梯”。
注意事项:可以用动作表现对比,比如“我一边哈气暖手,一边往嘴里塞烤红薯,冷和热在肚子里撞了个满怀”。
9.动静对比
举例:深夜的街道空无一人,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,像条安静的黑蛇跟着我走。远处突然传来狗叫,打破了寂静,影子猛地抖了一下,仿佛被吵醒的梦游者。我加快脚步,影子也跟着跑起来,周围的楼房却像睡着了的巨人,一动不动。
仿写建议:写一个安静的场景里突然出现的动态,比如“图书馆里大家都在翻书,像群安静的鱼,突然有人的铅笔掉在地上,声音像扔进了平静的池塘,涟漪一圈圈荡开”。
注意事项:动静对比可以突出氛围,比如“暴雨前的闷热里,连蚊子都飞得慢吞吞,突然一阵风刮来,树叶哗啦哗啦响,像有人猛地摇了下装满硬币的罐子”。
(三)从“有关系”入手:因果联想(5种)
10.前因后果
举例:昨天忘关窗户,今早发现窗台落了层灰,像撒了把细细的可可粉。我拿抹布擦着,忽然想起去年冬天,因为没关窗,一只麻雀飞进了教室,撞得玻璃“咚咚”响。原来每扇打开的窗,都是给世界留的一道门,关不关,都会有故事发生。
仿写建议:写一件因为某个原因导致的结果,比如“因为贪睡没吃早饭,上课的时候肚子叫得像小鸽子,同桌递来一块糖,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”。
注意事项:因果可以延伸,比如“这次没带伞被淋湿,下次书包里就总备着折叠伞,有些习惯是雨教会我的”。
11.果寻因
举例:邻居家的猫总在我窗台蹲守,今天终于发现了秘密——花盆里的薄荷发芽了。猫凑过去闻闻,尾巴尖轻轻晃,原来它是被香味勾来的。想起上次在公园,蝴蝶追着穿花裙子的小姑娘跑,大概也是被颜色和香气引着走的吧。
仿写建议:看到一个现象,想想可能的原因。比如“妈妈最近总在阳台捣鼓旧花盆,后来才知道,她是想种点青菜给我带学校吃,那些陶土盆里,藏着妈妈的小心思”。
注意事项:可以猜几个原因,比如“楼下总传来钢琴声,可能是新搬来的小女孩在练琴,也可能是退休的爷爷在圆年轻时的梦”。
12.连锁反应
举例:早上起晚了,急急忙忙往学校跑,路上撞掉了阿姨的购物袋。帮忙捡东西时,发现里面有包我最爱吃的饼干,阿姨分给我两块。结果到学校发现没迟到,还因为嘴里有饼干味,被同桌追着问哪儿买的。一场慌乱,竟像多米诺骨牌,推来了意外的甜。
仿写建议:写一串连锁事件,比如“丢了公交卡只好走路回家,路过书店看到打折书,买完书发现钱不够坐地铁,又只好打车,结果在车上捡到别人掉的优惠券,真是一路波折一路'惊喜’”。
注意事项:连锁反应可以带点幽默,比如“打了个喷嚏惊飞了树上的鸟,鸟扑棱棱飞到对面楼,吓得晾衣服的奶奶缩回了头,奶奶的动作又逗得楼下的小狗叫起来”。
13.偶然与必然
举例:上周在操场捡到支钢笔,笔帽上刻着“加油”两个字。今天考试时,这支笔突然没墨了,我只好向旁边同学借笔,巧的是,她就是钢笔的主人。原来有些偶然相遇,早就在暗处埋好了线,就像风吹散了蒲公英,却让它们在新的地方生根。
仿写建议:写一件看似偶然却有联系的事,比如“随手帮同学捡了橡皮,后来分组时正好和他一组,合作完成了很棒的项目,原来善意的小事,可能是未来的伏笔”。
注意事项:可以升华一下,比如“下雨天躲进便利店,遇到给流浪猫喂食的阿姨,后来我也养成了带猫粮的习惯,有些缘分,是雨天的屋檐给的”。
14.原因分析
举例:班级养的金鱼死了一条,大家围在一起猜原因。有的说可能是换水时水温差太大,有的说可能是喂食太多撑着了,还有的说可能是那条鱼太孤单。最后老师说:“生命的离开可能有很多原因,但我们能做的,是记住它在鱼缸里游过的样子。”
仿写建议:分析一个现象的原因,比如“最近同桌总犯困”,可能是“熬夜看小说”“家里有事儿”“身体不舒服”,然后写写你会怎么关心他。
注意事项:分析时别武断,多想想可能性,比如“妈妈最近脾气急,可能是工作忙,也可能是更年期到了,我得多点耐心”。
(四)从“扯远了”发散:发散联想(6种)
15.时间发散(过去-现在-未来)
举例:摸着课桌上的划痕,想起三年前刚入学时,我在这儿刻过一只小蜗牛。现在划痕变浅了,像被时光擦模糊的铅笔字。再过两个月毕业,这张桌子会迎来新的主人,说不定他也会在某个课间,用笔尖偷偷画下属于自己的小秘密。
仿写建议:写一个物品,联系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比如“书包里的保温杯,一年级时妈妈给我贴了卡通贴纸,现在贴纸磨掉了,杯底有我新刻的小记号。等上了初中,我可能会换个更大的杯子,但这个杯子会装着我的小学时光”。
注意事项:时间发散可以带点感慨,比如“教室后墙的时钟,秒针走得不急不慢,可它走过的每一圈,都让我们离毕业更近了一点”。
16.空间发散(身边-远处-想象)
举例:坐在公园长椅上,眼前的湖面漂着片荷叶,像只绿色的小碟子。顺着湖看过去,远处的高楼像插在蓝天上的积木。再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坐在荷叶上,顺着水流漂向大海,遇见海豚跃出水面,溅起的水花里有彩虹的碎片。
仿写建议:从眼前的一个点,往远处和想象里发散。比如“窗台上的多肉,叶片胖嘟嘟的像小熊掌。看向窗外,小区的树像绿色的大伞,再远一点,能看到山边的云朵像棉花堆。要是能飞过去,我想躺在云朵上,看地上的房子像火柴盒,汽车像小蚂蚁”。
注意事项:想象可以大胆点,比如“课桌上的橡皮擦,要是变大十倍,我可以躺在上面打滚;要是变小十倍,可能会被蚂蚁搬回家当枕头”。
17.人物发散(自己-他人-陌生人)
举例:排队买奶茶时,前面的女生扎着和我一样的马尾辫。我盯着她的发尾看,突然想起同桌总说我的马尾像松鼠尾巴。又看看周围的人,穿蓝外套的大叔像移动的牛仔裤广告牌,戴帽子的阿姨手里的菜篮子像装满了春天的颜色。原来每个陌生人,都是街头流动的故事书。
仿写建议:观察身边的人,从自己联想到他人再到陌生人。比如“我穿了双新运动鞋,同学说像踩了两块彩虹蛋糕。转头看见校门口的交警叔叔,他的皮鞋擦得锃亮,像踩着两块黑巧克力。旁边卖早点的阿姨,围裙上的油点子像撒了把芝麻粒”。
注意事项:人物发散可以带点小猜测,比如“那个总在公交站看报纸的老爷爷,年轻时可能是个老师,或者是个工程师,他的报纸里藏着多少过去的事儿呢”。
18.功能发散(正常功能-奇怪功能-未来功能)
举例:铅笔盒里的直尺,除了画线,还能当书签夹在课本里,当痒痒挠够后背,甚至能在草稿纸上敲出“哒哒”的节奏。要是未来的直尺能说话,我希望它在我画歪线时说:“歪啦,重来!”在我发呆时敲敲桌子:“快写作业!”
仿写建议:写写某个物品的不同功能,比如“雨伞,正常是遮雨,奇怪功能可以当兵器玩'武侠剧’,未来功能可能能自动变大变小,还能发光”。
注意事项:奇怪功能别太离谱,得有点合理性,比如“书包带可以当跳绳,水杯底可以当印章蘸颜料”。
19.情感发散(自己的感受-他人的感受-万物的感受)
举例:考试没考好,我坐在操场台阶上,觉得风都是凉的,吹得心里像装了块冰。旁边的梧桐树沙沙响,好像在说:“没事,叶子落了还会再长。”远处有个小朋友摔了跤,哭着跑向妈妈,妈妈蹲下抱他,他的哭声突然变成了小鸽子的扑棱声。原来难过会传染,可温暖也会。
仿写建议:写一种情感,发散到他人和万物。比如“开心时,觉得阳光像蜂蜜一样甜,路过的小狗摇尾巴像在说'你好呀’,就连作业本上的错题都变得不那么讨厌了,好像在说'下次一定能对’”。
注意事项:万物的感受可以拟人化,但别太生硬,比如“书包被我摔在地上,它大概会委屈地想:'我又没犯错’”。
20.意义发散(表面意义-深层意义-哲学意义)
举例:妈妈总把剩菜装在玻璃罐里,说“不能浪费”。起初我觉得麻烦,直到有天看到她对着满冰箱的罐子笑,像在看自己种的庄稼。原来剩饭剩菜不是“吃不完的负担”,而是“日子被认真对待的证据”。就像爷爷的旧手表,走得不准了却还戴着,那是时光在他手腕上打了个结。
仿写建议:写一个日常事物的意义,比如“校门口的包子铺,表面是卖包子,深层是给赶时间的学生和上班族送温暖,哲学意义是'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’”。
注意事项:深层意义别拔高得太突然,从具体到抽象慢慢来,比如“捡来的流浪猫,开始只是觉得可怜,后来发现它教会我'被需要也是种幸福’”。
(五)从“钻牛角尖”思考:逆向思考(4种)
21.反常识思考
举例:都说“早起的鸟儿有虫吃”,可要是鸟儿起太早,虫子还没起床呢?说不定虫子才是赢家,躲在叶子底下偷笑:“想吃到我?等我睡饱了再说!”就像我总抱怨“上课太早困得慌”,说不定教室的桌椅也在想:“这群孩子怎么这么早来吵我睡觉?”
仿写建议:选一句俗语反着想,比如“班门弄斧”,说不定弄斧的人是想让鲁班看看新招式;“愚公移山”,说不定山会觉得“被移走也是一种旅行”。
注意事项:反常识要有逻辑,别胡搅蛮缠,比如“龟兔赛跑”,兔子输了可能是故意让乌龟,因为它想让乌龟开心一回。
22.假设相反情况
举例:如果世界上没有电,晚上就只能点蜡烛,影子会在墙上跳摇摆舞。汽车都变成马车,街道飘着马蹄声和青草味。老师上课不用PPT,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星星,我们的作业本会写满手写的温暖,而不是键盘的冷光。不过那样的话,冰箱里的冰淇淋会融化,变成甜津津的小河。
仿写建议:假设一个相反的情况,比如“如果动物会说话”“如果植物会走路”“如果时间能倒流”,写一段想象。
注意事项:假设后要写具体细节,比如“如果狗会说话,我家的金毛肯定会每天说'主人,再陪我玩会儿嘛’,而不是只会摇尾巴”。
23.换角色思考
举例:趴在课桌上看同桌的侧脸,突然想:如果我是她,会怎么看我?她会不会觉得我的马尾晃来晃去像钟摆?我的橡皮擦总掉地上,在她眼里是不是像个调皮的小逃犯?说不定在她的故事里,我是个爱咬笔帽的好奇星人,而她是被我打扰的安静星球。
仿写建议:换个角色写,比如“我是书包”“我是黑板擦”“我是同桌的铅笔”,用第一人称写感受。
注意事项:角色的感受要符合它的特点,比如“黑板擦”会想“每天吃掉那么多粉笔字,我的肚子里一定堆满了ABC和123”。
24.质疑常见观点
举例:大家都说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,可失败有时候像个赖着不走的客人,来了一次又一次。或许失败不是妈妈,而是个严厉的教练,揪着你的耳朵说:“再来一次,这次要用心!”就像学骑自行车时,每次摔倒都让我知道,平衡不是天生的,是摔出来的勇气。
仿写建议:质疑一个常见观点,比如“吃亏是福”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,写出你的不同看法。
注意事项:质疑要有理由,比如“吃亏是福,但不能吃哑巴亏,得知道为什么吃亏,下次怎么避免”。
(六)从“挖深挖透”琢磨:深度思考(6种)
25.追问为什么(连续问5个为什么)
举例:为什么树叶会变黄?因为秋天来了。为什么秋天来了树叶会变黄?因为气温下降,树叶里的叶绿素变少了。为什么叶绿素会变少?因为它怕低温,躲起来了。为什么叶绿素怕低温?因为它的结构在低温下会被破坏。为什么要知道这些?因为这样我看落叶时,就知道它不是简单的“枯萎”,而是一场和冬天的告别仪式。
仿写建议:选个简单的现象,连续问5个为什么,比如“为什么天会下雨”“为什么猫爱晒太阳”。
注意事项:问到最后可以落点情感,比如“为什么妈妈总唠叨?因为她的爱太满了,从嘴里溢出来就变成了话”。
26.联系社会现象
举例:看见路边的共享单车倒成一片,像被掀翻的多米诺骨牌。想起新闻里说有人把单车扔进河里,有人给单车上私锁。这些单车原本是为了方便大家,现在却伤痕累累。就像班级里的公共图书角,书被撕破了没人补,最后大家都没书看。原来共享的东西,需要每个人都当成“自己的”来爱护。
仿写建议:写个小事,联系到社会现象,比如“班级值日生没做好卫生,联系到公共场所的保洁人员”“自己丢了东西,想到丢东西的人有多着急”。
注意事项:联系要自然,别硬扯,比如“捡钱交还失主,联系到诚信是社会的基石”。
27.分析利弊
举例:妈妈给我买了新手机,好处是能查资料、和同学发消息,坏处是总忍不住刷短视频,浪费时间。就像班里开小组讨论课,大家七嘴八舌很热闹,但有时候会变成闲聊,反而没效率。原来很多事都有两面性,像一枚硬币,得看你盯着哪一面。
仿写建议:分析一件事的利弊,比如“参加课外班”“养宠物”“用手机写作业”。
注意事项:利弊可以分点写,最后说说你的选择,比如“养宠物虽然麻烦,但能学会责任,所以利大于弊”。
28.总结规律
举例:观察了一周的天气预报,发现每次下雨前,蚂蚁都会搬家,燕子会低飞。就像每次考试前,同桌都会啃铅笔头,老师会多布置两道题。原来自然界和人类世界都有自己的小规律,像藏在生活里的密码,等着人去发现。
仿写建议:总结一个生活规律,比如“妈妈的心情和天气的关系”“每天早上校门口的堵车时间”。
注意事项:规律可以带点趣味,比如“每次我想吃零食时,冰箱里总会刚好剩一点,这是不是零食在召唤我?”
29.提出解决方案
举例:小区的流浪猫总在垃圾桶里找吃的,又脏又危险。我想,可以在角落放几个固定的喂食点,标上“请给猫咪留口饭”;再联系宠物医院给它们做绝育,这样就不会有更多小猫流浪了。就像班级的图书角乱,我们可以做个借书登记本,安排值日生整理,问题就解决了。
仿写建议:针对一个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,比如“校园里的浪费粮食”“社区的噪音污染”。
注意事项:方案要具体可行,比如“浪费粮食,可以设置'光盘奖励’,攒够贴纸换小奖品”。
30.升华主题
举例:奶奶在院子里种了一辈子菜,老了还是闲不住,每天拎着水壶浇花。有天我问她:“累吗?”她说:“看着它们长,心里踏实。”突然明白,奶奶浇的不是水,是对日子的深情。就像老师批改作业到深夜,不是为了完成任务,是想让每个孩子都走稳路。原来所有认真的坚持,都是爱的另一种模样。
仿写建议:从具体的事升华到抽象的主题,比如“爸爸修自行车”升华到“工匠精神”,“同学借橡皮”升华到“微小的善意”。
注意事项:升华别太突兀,要有铺垫,比如“爷爷补袜子,一针一线很慢,却让旧袜子又能穿很久,这大概就是'物尽其用’的智慧”。
(七)从“玩花样”创新:形式技巧(6种)
31.用比喻串联全文
举例:《我的一天像块夹心饼干》
早晨是硬邦邦的饼干底,被闹钟敲得生疼;上午是甜甜的草莓酱,课堂提问像撒了把糖粒;中午是软软的奶油层,和同学在操场疯跑像搅拌奶油;下午是带坚果的脆层,数学题像小石子硌牙;晚上是巧克力涂层,写完作业的轻松像融化的巧克力,甜到心里。
仿写建议:选个比喻物,把一天或一件事串联起来,比如“我的书包像个百宝箱”“写作业像打游戏闯关”。
注意事项:比喻要统一,别一会儿是食物,一会儿是玩具。
32.用日记体/书信体
举例,日记片段:
9月15日晴
今天捡到一片银杏叶,黄得像撒了金粉。夹进日记本时,想起去年用枫叶给外婆写过信,她回信说:“叶子比邮票还漂亮。”明天想再捡些叶子,做成书签送给同桌,她总说我的日记本像“会变魔法的树叶书”。
仿写建议:用日记或书信的形式写一件事,比如“给未来的自己写信”“写日记记录养植物的过程”。
注意事项:日记要有日期和天气,书信要有称呼和落款,增加真实感。
33.用对话推动情节
举例:
“这道题怎么这么难?”我咬着笔杆叹气。
“哪儿难了?”同桌探过头,“你看,把这个公式套进去……”
“可我还是不懂。”
“笨!好比你去买苹果,买3斤送1斤,总价怎么算?”
“哦!明白了!原来数学题是披着数字外衣的生活题!”
仿写建议:用对话写一次争吵、一次合作、一次讲解,比如“和妈妈争论该不该养宠物”“和同学讨论小组作业”。
注意事项: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,别让小学生说大人话。
34.用排比增强节奏
举例:春天是刚拆开的彩色铅笔盒,红的花,绿的草,黄的蝴蝶;春天是刚泡开的蜂蜜水,风里甜,雨里甜,阳光里甜;春天是刚睡醒的小朋友,跑着笑,跳着闹,追着风筝跑。
仿写建议:用“……是……”的排比句写一个季节、一种心情、一个场景。
注意事项:排比的结构要一致,内容要有层次,比如“夏天是发烫的水泥路,是吱吱叫的蝉,是冰箱里的西瓜”。
35.用细节特写
举例:爷爷削苹果时,刀在果皮上转圈圈,像在跳华尔兹。果皮越拉越长,变成金色的螺旋楼梯,仿佛能顺着它爬进苹果芯里。最后“咔嚓”一声,果皮断了,爷爷把苹果递给我,果肉上还沾着他掌心的温度。
仿写建议:特写一个动作细节,比如“妈妈做饭”“老师擦黑板”“同学跑步”。
注意事项:细节要具体到感官,比如“闻着葱花下锅的香味”“听着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”“看着汗水从额角滚下来”。
36.用首尾呼应
举例:
开头:家门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,白色的花像撒了把星星在枝头。
结尾:离开老家时,我把几朵槐花夹进书里,它们会像星星一样,在我的记忆里一直亮着。
仿写建议:开头写一个场景或物品,结尾再提到它,形成呼应,比如“开头写书包上的挂件,结尾写挂件陪我走过了小学时光”。
注意事项:呼应可以换个角度,比如开头写“书包挂件是妈妈送的”,结尾写“现在我把挂件送给了刚入学的妹妹”。
三、联想与思考,注意事项
1.联想别太“野”:虽然联想可以天马行空,但得有联系点,别从“铅笔”想到“外星人”,中间至少拐个弯,比如“铅笔→写字→试卷→考试→紧张→心跳快→像外星人打鼓”。
2.思考别停在表面:看到落叶,别只说“叶子黄了”,想想“为什么黄?黄得像什么?落叶对树有什么用?”多问几个为什么,挖得深点。
3.例子要真实:别编那些一看就假的事儿,比如“我在马路边捡到百万现金”,写自己经历的小事,比如“同桌借我橡皮时断成了两半”,更打动人。
4.语言别绕弯子:大白话最实在,“我想妈妈了”比“吾心甚念家母”强百倍,别为了显得有文化故意用难词,通顺、有画面感最重要。
5.多练别偷懒:每天花10分钟,随便找个东西联想,比如盯着水杯写5句话,坚持一个月,保证下笔如有神。
四、仿写练习建议:每天练一点,进步看得见
-初级练习:每天选一种联想方法(比如形状联想),写3句短话,比如“路灯像倒着的汤勺”“云朵像融化的冰淇淋”“椅子腿像长颈鹿的四条腿”。
-中级练习:每周用一种思考方法(比如因果联想)写一段100字的小短文,比如“因为贪看漫画书,忘记写作业,结果被老师批评,从此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”。
-高级练习:每月综合运用3-4种方法,写一篇完整的作文,比如用“时间发散”“情感发散”“细节特写”写“我的童年玩具”。
▼
【写作技法精讲40炼】
(总200篇,可以永久研习)
▼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